解密真空探针台的工作原理
真空探针台是一种用于研究和测量材料表面性质的仪器,主要通过扫描探针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相关信息。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两个方面。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Ernst Ruska和Gerd Binnig等人研究的一种表面分析仪器。它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电子性质。STM的工作原理基于物质的电子在真空中通过一条极细的隧道逸出的现象。具体来说,STM将一根极细的扫描探针(一般为钨或铂铱合金制成)接近样品表面,并通过控制探针与样品之间的距离,在几个埃(Å)的尺度范围内进行定量的准确探测。
隧道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指的是电子在垒高势垒(barrier)处穿透的概率,并与另一端的区域耦合。在STM中,由于探针与样品之间存在一个纳米级的间隙,当给探针和样品加上一定的电压差时,电子经过隧道效应可以从样品中隧道到探针中并形成隧道电流。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当探针在样品表面移动时,隧道电流的强度和样品表面原子的排列形成有关。
STM测量过程中,系统会通过控制电压差的大小来调整隧道电流的强度,以保持它的稳定。当探针在样品表面移动时,可通过测量隧道电流的变化来重建样品表面的拓扑形态,并得到原子级的分辨率。此外,STM还能够通过改变样品或探针的电势来研究样品表面的局域化电子性质,例如局域化态和表面态等。
原子力显微镜(AFM)也是一种常用的真空探针台技术,它利用探针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力学性质。与STM相比,AFM不依赖于电流流动,而是通过测量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引力、斥力和吸附力等)来获取表面信息。
AFM的工作原理是将一根极细的弹性探针(一般为硅制成)靠近样品表面,并通过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感知样品表面的细节信息。探针通过一个弹簧系统与探针架相连接,探头位于弹簧的一端。当探头与样品表面相互接触时,探针的受力会导致弹簧产生微小的弯曲变形,从而使探针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位置变化可通过光学或力学传感器进行测量。
根据探针位置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探头所受到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通过改变探针的位置,可以扫描整个样品表面,并获得样品表面的形貌图像。此外,AFM还能够测量样品表面的力学性质,例如弹性模量、硬度和粘附力等,这使得AFM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真空探针台是一种通过扫描探针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表面信息的仪器。其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隧道效应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电子性质,而原子力显微镜则通过测量探针与样品的相互作用力来获取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这两种工作原理的结合使得真空探针台在纳米尺度下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表面显微镜成像,为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